2016年7月4日,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苑利先生来公司做《最后的坚守—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存在的问题》的学术报告。betway88必威、艺术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。
讲座包括三个部分: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、为什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怎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苑利先生首先从传承主体、传承时限、传承形态、原生程度、传承范围等方面厘清了“非遗”的概念,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代表性“非遗”实例。之后,结合大量图片和实地考察资料阐述了“非遗”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,论述了“非遗”的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。最后,提出了“非遗”保护的“有形化”原则、以人为本原则、整体保护原则、活态保护原则、民间事民间办原则等十大原则。苑利先生认为: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DNA,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。“非遗”的遗产价值虽是客观存在,但同样需要人类用自己的慧眼去不断发掘。保护遗产的过程,同时也应该是“非遗”遗产价值再发现的过程。
苑利先生常年从事“非遗”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工作,阅历丰富,观点独到,分析精辟,语言简洁而风趣,博得大家的一致赞同。整场讲座持续近三个小时,现场气氛专注而热烈,在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,对“非遗”的重大问题有了清晰、全面的了解,也增强了对“非遗”保护的重要性、迫切性的认识。